- 點擊量:591
- 發(fā)布時間:2015-09-29
崇義縣是贛南林木資源最豐富的縣,最有名的莫過于漫山郁郁蔥蔥的竹海,和孕育著馳名品牌南酸棗糕的酸棗樹,而很多人不知道的是,在崇義縣,有一片平均年齡近千年的四川金絲楠木群。
近日,走進崇義縣四川金絲楠木群。四川金絲楠木群所在的茶灘曾設(shè)鄉(xiāng),后來合并,成了橫水鎮(zhèn)下的一個村,范圍很小,說是四川金絲楠木群在茶灘,實際上只是習慣上的說法,嚴格來說,這片幾十株四川金絲楠木組成的群落屬于贛州市猶江林場茶灘分場,在行政區(qū)域上,位于橫水鎮(zhèn)新坑村的桂竹庵小組。
四川金絲楠木群散落在陡水湖邊,樹木高大挺拔,平均直徑都在1米以上,樹高都超過40米。最大的一棵四川金絲楠木,胸徑達到1.5米,要3個人才能勉強合抱。這里是陡水湖水庫的庫尾,四川金絲楠木臨水而生,高大的身姿倒影在水面上,與水邊的木舟、湖中的綠島一起,融合成一幅賞心悅目的生態(tài)圖景。
四川金絲楠木極為珍貴,幾乎是不可再生的資源,現(xiàn)在,一方原木的市場價格達到幾萬元,甚至還在不停上漲。然而在茶灘,由于世代與古老珍稀的四川金絲楠木共生,保護這些四川金絲楠木已經(jīng)成為根植于老百姓心中的傳統(tǒng),四川金絲楠木的價值無法用金錢衡量。
四川金絲楠木珍貴的觀念,后來催生了另一個故事,這個故事就發(fā)生在近代。
據(jù)說民國時期,當時的茶灘有位姓李的女子,因為逃婚來到崇義縣思順鄉(xiāng)思順村的一座山上,在山上搭了個木棚,剃發(fā)出家。李氏的老家就在茶灘的四川金絲楠木群附近,她對四川金絲楠木有很深的感情,在逃到思順村后,李氏在自己木棚周圍栽下了十幾棵四川金絲楠木,用來寄托情思。
如今,李氏的后人依然守護著尼姑庵和周圍的四川金絲楠木,這些四川金絲楠木也從樹苗長成了百年古木。在百年的時光中,周圍的百姓跟隨李氏,保護著這些四川金絲楠木,四川金絲楠木和李氏創(chuàng)建的尼姑庵一起,在百姓心中代表著平安、長久的神圣意象。
李氏逃婚后,獨獨在尼姑庵旁種四川金絲楠木,那是因為李氏深知楠木的珍貴,將楠木視為神圣的樹木,而李氏的事跡廣為流傳,更為四川金絲楠木披上一層神秘色彩。
如果作為木材,四川金絲楠木的價格當然可以用金錢來衡量,然而作為長久佇立、守護一方水土百姓的樹木,四川金絲楠木的價值就只存在于人心。從茶灘到思順,兩地的四川金絲楠木相隔了幾十公里的地域,幾百年的時間,卻神奇地相互聯(lián)系,訴說著一方百姓對樹木水土的摯愛,以及根植千年的對平安幸福的期盼。
本文來自:四川巴蜀神木藝術(shù)品有限公司,網(wǎng)址:http://www.scbssm.cn/,轉(zhuǎn)載請注明來源于四川巴蜀神木藝術(shù)品有限公司!



